来源:焦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20-11-10 14:59
点击数:
稳定就业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沁阳市人社局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长效脱贫的有力抓手,大力构建1234就业扶贫体系,即“建立一本手册、强化两项培训、搭建三个平台、突出四大帮扶”,努力使每户贫困户有一人就业,每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就业机会,实现持续增收、精准脱贫。目前,我市3602名有就业意愿及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已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100%。
一、建立一本手册,实现贫困劳动力动态管理
为全面精准掌握我市贫困劳动力状况,根据沁阳市扶贫办提供的贫困劳动力信息逐家逐户开展走访核查,核实其就业意愿、培训需求、技能水平、岗位需求等基本信息。建立《沁阳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帮扶手册》进行跟踪记录,因人施策进行帮扶。同时建立完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电子台账,掌握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全程跟踪,动态更新。
二、强化两项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转移就业竞争力,我局积极实施“技能+创业”培训方式增强贫困劳动力的脱贫内生动力。
一是抓好就业培训。采取“订单”、“定岗”、“定向”的培训方式,重点开展种养殖、保洁员、计算机操作员、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员、话务员等适合农村贫困劳动力接受培训快、就业能力强的专业培训。近年来,共培训570名贫困劳动力,切实增强其岗位技能。
二是抓好创业培训。为增强有创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的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定期对具有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服务。重点开展创业前的创业知识、管理、财务分析及创业模拟实践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近年来,共为20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创业培训。
三、搭建三个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一是搭建用工信息对接平台。组织全市重点企业赴20个贫困村召开“打工不远,就业众筹”招聘会,利用人社政策宣传大篷车播放就业信息,进村入户宣讲就业政策,营造浓烈的就业扶贫氛围。近年来,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50余场,发放资料15万份,提供就业岗位30000余个。同时在20个贫困村和10户以上重点非贫困村悬挂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宣传版面,并开辟用工信息栏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
二是打造互联网就业平台。与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对接,投资20万元在20个贫困村统一配备打工直通车智能终端平台,发布全国就业信息。有意愿外出人员轻松点击打工直通车终端平台就可进行网上报名,选到自己满意的务工单位。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安全就业。
三是完善基层服务就业平台。进一步规范建设13个乡镇(办事处)的人力资源服务所及329个行政村的人力资源服务站,统一业务工作流程,统一进行业务和服务培训,为群众就近就业、外出务工提供更方便更贴心的服务。
四、突出四大帮扶,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一是创业帮扶。制定“2户担保可贷5万、3户担保可贷10万”优惠政策,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实行创业扶持,形成了创业培训、专家评析、开业指导、资金扶持、跟踪服务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体系。常平乡常平村张玉杰是个残疾人,当得知他本人想创办淘宝服务站而又缺乏创业资金时,我市就业帮扶队主动上门进行创业指导,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10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张玉杰凭借这10万元贷款,走向了创业道路,他的销售业绩在全市稳居前十,月收入4000元左右,已经光荣脱贫。近年来,共为24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二是能人帮扶。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等方式,引导当地能人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伙企业等经济实体,带动当地贫困人员就业。崇义镇西苟庄谷会议是远近闻名的蘑菇栽培能手,得知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我市创业服务队主动上门为他进行创业指导,并对他进行了项目管理、财务分析等创业培训,同时提供了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目前,他创办的千顷食用菌基地发展壮大到17个栽培大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70人。
三是企业帮扶。持续加大“企业助”工作力度,在企业税收、职工社保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辖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吸纳我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全力打造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重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近年来,永威公司、超威集团、万都集团等54家企业共安置贫困劳动力467人。
四是兜底帮扶。为扶持贫困劳动力中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就业的“三无”人员就业,重点开发环卫、治安、扶贫攻坚等公益性服务岗位,采取全日制工作、半工半农或小时工作制等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近年来,共617人次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同时我局将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贫困村统一服装组建公益事务服务队,积极进行村街环境卫生整治、分包路段定期打扫,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我局在就业扶贫上秉持“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理念,合全市之力积极想办法,出政策,亮点纷呈,打出“就业扶贫”组合拳,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广辟增收途径,走出了一条具有沁阳特色的就业扶贫新路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